關於癌症

撰文者:賴祥興 教授

 

 

 


  在我們生活中,有什麼事情是讓人擔心害怕,卻又防不勝防的?除了總是發生在人意料之外的意外災禍,就是各種疾病常讓一個正在生命高峰扮演支柱棟樑的,一下子倒了下來,當然,如果不是先天性的殘疾及老化現象之必然,身體健康的要素不外乎生活起居、飲食習慣及心情觀感,通常因為各種失衡慢慢累積成慢性病,等情況嚴重了,不得不展開長期看病吃藥、時好時壞的療程拉鋸戰。

  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每個時期和災難、病痛對抗的作戰史,如今雖然隨著文明的進步、醫療水準的發達,使得許多原本深具毀滅性的可怕疾病得以控制,然而繼之而起的癌症,像千禧年撒旦復甦般,成為近數十年來,人們談之色變的疾病。主要的是我們對它實在是所知有限,因此,每當看到自己的親人,在病情不斷惡化中受盡折磨,群醫卻是束手無策的時候,真是絕望極了。美國甚至在三十年前通過法案,正式向癌症宣戰,當時宣誓:傾一切之力,務必在十年內要消滅它。但三十年過去了,那仍然是遙不可及、難以突破的夢魘,即使到了現在,我們也只能說,我們對癌症是比較有概念了。  

  由最新的研究發現,從腫瘤癌細胞中分離出來的致癌基因,其實原本就存在於人體的正常細胞之中,只是這個從DNA獲得的重大成果,並不代表癌症的治療方法找到了,已經可以將癌症從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名單中刪除。目前所有的努力與發現,大多仍在尋找癌症發生的原因,好像意味著,只要能清楚地揭發其發生原因,那治療的方法當然隨之可得,事實上那只是個美好的想法,更何況,至今DNA分子結構發現已有二十幾年了,被寄予厚望的分子生物學仍然無法告訴我們癌症的起源。  

  幾十年過去了,學、醫界各有各的策略及研究理念,朝向難以捉摸的共同目標前進,唯一的共識是“癌症是我們本身的細胞產生突變”,問題是為什麼會突變?是否非變不可?如何使它不變?或者變了再讓它變回來?  

  構成我們人體的細胞約有七十五兆,每一個細胞都是一個生命體,它們需要養分,會生殖、排泄及死亡,它們的共同始祖只是一個受精卵,由一個精子和卵子結合而成。基本發展過程就像細菌一樣,一分為二、二分為四,然後不斷分裂產生億兆個細胞,細胞和細菌最大不同的是,細菌分裂後便各自獨立,分道揚鑣,人的細胞卻在不斷分裂成億兆後,仍維持發展更緊密的關係,而組成一個高度結構化的大合作體。  

  由培養皿上分衍出來的細菌細胞,個個和原來細胞一樣,一代又一代的繁殖,再多也是一樣,但我們的細胞,只有最初分裂出來的前幾代是相同的形態,之後很快就會有所分別,各自走出不同的運途,有些成為神經細胞、有些成為肌肉或者血液,一旦選定了命運,它們再生長出來的後代便會依循它的腳步前進,並在分化繁殖之後,一直聚合在一起,形成穩定的組織,而組織與組織之間又能保持溝通、相互合作,如此構成了相當複雜、卻一定彼此依賴、相互支援的團體,這就像是機器由各種零件構成,而所有的零件都發揮應有的功能,機器才能順利運轉一樣。因此,我們常說“人體機能”,因為它就是機能性的,由各個功能形成整體機能,而完整的機能產生出正常的功能…,雖然從癌細胞大量繁殖成為的腫瘤組織和人身上一般組織十分類似,但它對人體的運作是不具任何機能性的功能,麻煩的是,它從不停止其組織發展,也不和其他組織有任何溝通及合作關係。  

  還有就是我們的組織形成,不管任何系統,都是在生命初創時就設計好了,唯獨腫瘤原本就不在我們生命該有的必然設計之中。這也就說,癌症腫瘤也是數十億個細胞組織,它們一樣也是來自同一個原始細胞,並且由這個細胞經過突變之後,不斷繁殖一樣的突變細胞,但它們與正常細胞最大的不同在於:正常的細胞的活動十分守規律,因此能相互合作,產生良好機能,而癌細胞則表現得相當自私,只顧自己生長且完全不理周遭其他細胞的需求。正常組織內的細胞雖然經常活躍在過剩的養分之中,但細胞會自我控制,非得等收到特定訊息,才會依指令分裂生長,一般認為這些刺激生長的訊息來自周圍細胞,所有相鄰的細胞會不斷的相互交傳訊息,使每個細胞都感受得到周遭細胞的需求,而這樣的共識,使得所有的細胞個體決定依照生命法則與傳承計劃,知道其定位及行為,並不會因為周圍豐富的養分而自我分裂生長…。  

  但癌細胞就是喪失整體概念的細胞,它們縱情於生長,處於原始衝動和自私,毫無節制,對養分強取豪奪,不斷的吸收分裂,無視於周遭細胞的需求。也就是說,癌細胞一旦啟動生長程序,只要血管帶來豐富養分,就會使癌細胞不斷成長擴張。當擴張面臨養分不足時,它們會自相排擠爭奪,但就像黑社會爭地盤一樣,這些不良分子一下子就懂得由彼此爭鬥,轉向選擇欺壓善良,尋找比較容易下手的正常細胞,很快地,它們就剝奪了正常細胞的生存地盤,問題是每個正常細胞是有其功能性,搶走了它的位置,卻又不替代它工作,整個生命社會就會失衡。再接下來,取代了正常細胞再擴張之後,面臨的又是下一步各自擴張爭地盤的現象,於是乎又有些懂得挑軟柿子吃的,便很快會與原來的群落斷絕關係,由原地漂流到身體其他部份而繁衍出新的癌細胞群落,如此一來,除了原癌細胞所構成的傷害外,轉移後形成的新群落也會快速的造成進一步的災難,更多的正常細胞被強悍的癌細胞所排擠掉,於是身上能發揮正常功能的器官愈來愈少,而整個人體機能很快就癱瘓,再來只有痛苦的死亡。  

  原始生物的競爭,目的只是強烈的為生存而戰鬥。開始完全以量取勝,這種競爭除了“不是你吞食我,就是我吞食你”的戰鬥力,更重要的是快速大量繁殖的能力…。一直到了後期才逐漸意識到“繁殖的競賽”,只有讓有限的空間與資源更緊張,不如合作,彼此節制,共存共榮…。生物在長時間的演化過程中,演變出一種與相關物種最佳的共生機制,知道何時該生長,何時該停止…。如果不曉得有所節制,就會如同現在整個地球的人口問題,人口的暴增,形成強大的生存壓力,人們開始相互搶奪有限的資源,使得大自然生態不斷的遭到破壞,如此惡性演化下去,必將成為人類滅絕的原因。  

  要了解癌症問題,必須先了解細胞如何自我生長、自我克制及自我毀滅。事實上,癌細胞最初就像是社會上循規蹈距的善良百姓,因為某些天災人禍,各種不平因素,在求助無門,走向街頭,抗爭無效之後,終於淪為暴民。事實上,一般要突變成為癌細胞,並不是一下子就從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的,它們是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突變,也就是說一開始受到某些原來經驗中沒有的刺激,造成輕微的不平,使得他們完全無私、無怨、無悔奉獻的慣性遲疑了一下,只是一點點猶疑一下,其實只要很快導正就沒問題了,但如果那刺激“不平”的因素仍然繼續“存在”,就可能加速變化,一次比一次嚴重,終於自棄於整個族群社會,形成腫瘤。  

  美國從80年代開始,由結腸癌來觀察癌症,癌細胞如果發生在其他的器官,是需要藉由外科手術或複雜的放射線攝影技術,才可能觀察得到,但結腸癌只要把結腸鏡伸入結腸,就可直接作觀察了。此舉累積了大量詳細的資料,顯然人類的組織不能以“好”或者“不好”直接劃分,整個過程需要長時間的變化,就像生態、心態。以生態而言,良好的生態除了陽光、空氣等各種自然條件因素,還有土壤裡我們看不到的微生物在主宰著其間的變化;就心態而言,人心態的調整,也不是“告訴自己心態不對要調整”就調整得了,心態因素涉及的層面比自然生態還複雜微妙得多…。癌細胞從人體正常的細胞發展成威脅生命的病變細胞,是經歷了數個前量步驟,癌細胞不會在一瞬間突然出現。  

  結腸癌開始只是腸壁上的皮細胞開始過度增殖,發生的可能原因很多,情形像是細胞直接受到刺激或者得到某些訊息之後,反應上使用增殖、加固的方式予以應對,但表面上看來,依舊相當正常。過度增殖之後,細胞多層堆疊,似乎一旦要求保護自己,就會不斷增加自保量度,再由“自保”轉向“自私”,這導致腸壁變厚,接著增厚的腸壁開始凸起,伸入結腸腔,形成小塊息肉,此時參與增生過程的細胞,開始具有不正常的外表,再進一步發展成不同形式的息肉,有些如同圓頂小丘般凸起,伸入長長的腸腔內,有些則是色澤濃烈、形狀不整的細胞團塊,以長柄與結腸壁相連。只是此時增生的細胞本身並不會對性命造成威脅,因為它們的生長不會逾越既定空間,而且會顧慮到結腸的有限疆界,也就是形成結腸壁外鞘的肌肉壁,之後,息肉內某種細胞開始朝著新的方向再突變,才演變出真正的癌細胞。這就像我早期研究華南一帶的蠱也是一樣的,在不斷的競爭,更強生存的刺激之下,許多毒蟲也是經由競賽發展出更強的毒性,一次又一次,終於演變出強悍的蠱…。一旦癌細胞出現了,這些突變的細胞像是戰場上殺紅了眼的戰士,完全失控,不再理會明定的結腸疆界,這些急進生長的細胞,會聚集出腫瘤,接著更糟的是,擴增的腫瘤開始對結腸造成阻礙,進而入侵肌肉壁,再來,入侵細胞很快會離開腫瘤塊,藉著血管與淋巴管散佈到體內其他部位,成為新的癌細胞群落,這就是所謂的癌細胞轉移擴散。以結腸癌而言,第一個目標往往會是肝藏。肝病一直是中國人的國疾,我在想,如果民以食為天,以結腸癌而言,現在人的飲食的確值得好好檢討了。  

  就算瞭解癌細胞是一種病變,也知道變的過程和現象了,然而重點是變的真正原因要搞清楚,才能提到有效的預防與治療。早期醫學,發現惡性腫瘤危害生命,還以為是身體的某些不良物質,所凝聚成為的團塊,但終於可以透過顯微鏡觀察之後,才了解腫瘤與正常組織一樣,都是由細胞所構成,它不是一堆垃圾而是活體,組成的細胞一樣由細胞不斷分裂複製所生。原則上,細胞的生滅是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但突變的癌細胞卻呈現出不正常的新陳代謝,比較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發現人的細胞能量是以氧燃燒醣轉變而成,但癌細胞卻是可以在無氧的環境中生活,問題它是如何燃燒?從研究生化中,我們很清楚的瞭解,地球早期形成時,是完全處於無氧的狀態,可以說早期的微生物是活躍於無氧的環境,如今“氧氣”對許多細菌、微生物仍然是“有毒”氣體,也因此,如果將正常細胞培養在日漸稀薄的氧氣之中,直到無氧狀態,後來能夠適應存活的細胞,會顯現出如癌細胞的特徵,因此粗略的結論是“給細胞氧氣,細胞就會生長,剝奪氧氣,癌症就會發生。”  

  以肺癌而言,煙油可能阻隔與剝奪了肺細胞所需要的氧,但抽煙的人並不是一定得肺癌,反之,不抽煙的人也未必會與肺癌絕緣。人活著有氣、無氣,其實中國人常說“活人比死人就是多了那麼一口氣”。死了是吐出了最後一口氣,活著則是努力爭口氣,紛爭常也就是嚥不下那口氣…。中醫主要講調和血氣的問題,血循環與氣循環,不僅僅只是生理現象,其實還涉及了太多心理、精神層面的變化。心情不好、死氣沈沈之下可能致癌,練氣功充滿朝陽之氣可能抗癌,倒也不算是空穴來風。然而坊間雖然也有過好一陣子的氣功熱,但論及成效,主要還是某些當事人的自由心証。基本上,人在怎麼樣的心態狀況,就產生怎麼樣的氣…,“被眾人崇拜、捧得高高的,走路自然生風,氣勢當然不凡,反之,則步履沈重,垂頭喪氣。”只是人得不得意,就如同人的氣質好壞,原本就有先天與後天的因素在…。在過去與病毒抗戰中,不斷加重的藥量,反使病菌由不斷增強抗藥性,從一個小混混變成超級戰士…。漸漸的,人們覺醒到,老是依賴外力,只會讓自己更弱。目前,以人自身的自然力去治療,正是世界各地另類醫學的熱門研究項目。然而我倒覺得,人的身心機能實在太複雜了,倒不如先就野生動物進行觀察,許多野生動物遭到捕捉,常常我們說牠們會“氣”死,牠們並沒有直接撞壁自殺,但就是養不活,很快就死了,以各項科學檢驗探究其變化過程,應該會有相當發現的。  

  過去太多的研究都朝向──在怎麼樣的條件之下容易致癌,多種癌症都直接和特定的職業或文化的背景扯上關係。瀝青的工人容易得肺癌,寒帶的人用木炭盒兜在袍子裡取暖,腹部得皮膚癌與肌肉癌的比率要比一般來得高,醫院裡放射科的護理人員,皮膚癌和血癌的罹患率高是不爭的事實,這都是透過統計的數據所得到的結果。同樣地,短期壓力會使得白血球數急遽減少,長期壓力更造成淋巴系統失常,這都導致人的免疫力降低,相對的也提高了疾病的罹患率。臨床統計報告,證實了這種因果關係,但是,變化是如何進行的,仍然搞不清楚。某些化學物質可能致癌,可能是 “缺氧” 造成,也可能是其他的化學變化,不清楚原因的部份很多,化學變化是一種變化,同樣的,進化、演化也都是變化,只是研究這些變化上,成千上萬的科學家花費無數時間與精力,事實上成果相當有限,尤其各有各的專精,一昧專注在個人的領域上,顯然會到受局限的。再者,每一個“如果”的可能,都同時存在相當多的“可能”,每一個“可能”又是許多“可能”所形成的,如此一來,真不知如何走下去,最後成為那種“做了再看”的研究,有如大海撈針,不知未來在那裡。  

  學、醫界經常有新發現的研究成果,可以證實某些化學物質有相當的威力,會使得實驗中的白老鼠發生變化,一一產生腫瘤,但基本上人體也是充滿了各種化學變化,除了不斷的製造身體各個需求所不可缺的化學物質,當然也會對外來的化學物質產生反應,那麼問題在於:是否因外來的化學物質誘發了我們本身的化學變化才產生病變,這個現象如果並不發生在所有人的身上,就像是每個人只要是血肉之軀,被刀砍了都必然會流血…,這不可能有例外,因此癌症的發生如有例外,有人可以不受有致癌嫌疑的化學物質所影響,那是否表示這個人的免疫能力特別強?這方面引起許多遺傳學家與病毒學家的關注。  

  當然統計數字證實,癌症的確和遺傳有關,也就是某些人的確在先天上比較容易致癌,如果這全然是傳統中免疫力的問題,“免疫”主要是對病毒感染的免疫…。事實上,一開始我們對於疾病,直接想到的就是“細菌”,最終是“病毒”,病毒比細菌要小上一千倍,它們寄生在活細胞之中,四處飄流,像種子一樣的沈睡,總是要侵入細菌或細胞之後,才會“活”過來,開始滋長複製。細胞一旦感染了病毒,就會被病毒控制,任由病毒奪取為維持自身生長所累積的物質,再分衍出更多的病毒,很快的成千上萬個病毒會衝出宿主細胞表面的細胞膜,不但殺死原來宿主,同時又侵略新細胞,開始另外一輪生長破壞的過程。更不可思議的是,病毒侵入細胞之後,直接入侵細胞的DNA,與細胞的複製功能連接,如此一來,原先細胞再生長複製的過程中,同時也複製了病毒。病毒學家的技術變革,使他們可以直接分析病毒分子,每個病毒分子RNA,大概是人細胞DNA的百萬分之一,但基本上致癌的細胞病毒,也只是很少的一兩個分子的差異…。問題是,如果癌細胞只是某些外來病毒入侵的作用那就簡單了,只要將其傳播途徑切斷,有效的隔離,設法消除宿主,那麼就和過去的天花、瘟疫一樣是可控制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癌症不是傳染病…。重點仍在基因問題。 

  如今,基因成為醫學界最熱門所在,任何的事件都可歸於基因的問題,都往基因上套,但問題是生命的本質究竟為何?基因是恆變的,基因固然是生命的藍圖,但仍充滿尚不為我們所理解的許多變化,只是各種專家、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卻試圖把他們熟悉的模子硬套在癌症身上,這有點像是小學課本上“瞎子摸象”的故事,其實都摸到了一部份,但真正成功的關鍵,是要把各種研究的成果、所有的發現,像拼圖一樣一塊一塊的拼起來,才有機會呈現出完整的真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aire0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