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限經驗詮釋無限生命 

撰文者:賴祥興 教授

 


  

  談到對生命的觀念,「生命」是一連串生活體驗的組合,然而對外界的一切現象,每個人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或感動涕零,或漠不關心,是由所謂的因果關係來決定經驗的形成,與心性觀念的變化。不同的觀念產生不同的經驗,而觀念是經由成長的環境與所受的教育,結合事物的接觸而產生。因此在累積了無數前人的理念後,人們在生命的成長上,除了哺育並令生理成熟外,也教育後代,希望逐步的建立些「觀念」,由此創造經驗,令心性成就、成熟,這就是所謂的「人生觀」。

 

  生命現象狹義的是由父母接觸的那一刻開始,一直到有形生命的肉體活動靜止於物質世界,無形的精神生命脫離肉體之後的演化。廣義的則是生命無始亦無終,「大如須彌,小似芥子」,無界無限,由「有限」中意識「無限」、經驗「無限」,再由「無限」的觀念中肯定「有限」。因此如果物質世界的活動開始,謂之出生,而活動的靜止謂之死亡的話,則人們除了要有「人生觀」,更要有「人死觀」,才能稱謂完整的生命。

 

  中國人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也有所謂「至死不悟」,這即是對死亡現象的無知,進而造成有限生命過程中的短視:急功近利、追求物質、損人不利己。故而建立正確的「死亡」觀念格外重要。

 

  過去所謂「死亡」的處理與祭祀的禮儀,都是依傳統宗教信仰而設的行為模式,然而宗教本身是屬於形而上,十分精深的學論,宗教與信仰間的關係,也必然會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結構、價值觀的更易而有所變化,因此順應現階段的時勢而規畫此一殿堂的設計架構,須考量以下兩點:

 

一、「死亡」本身是十分專業精深的問題,如何將此觀念透過現代的形式給予充分的詮釋,也透過人的感官,

  創造預期的經驗效果。

二、由於宗教行為是有一貫的脈絡,也就是在傳統的經驗中,必需在能認同的基礎上,進而得到更深的體驗。

 

  如同佛教中的「金剛乘」,金剛鑽是所有物質中最堅固、精美的代表。雖然鑽石同炭一般,都是由碳分子所組成的,只是碳分子一旦形成最完美的組合秩序,就成為鑽石了。人的經驗同樣的有相對的、有互動的、有互映的,當這些經驗完成一個完美的秩序時,人的整個精神生命即臻不朽的最高境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aire0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