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的生命觀 撰文/賴祥興 教授
生命從哪裡來,又將向何處去?一直是古今中外人類追求探索的問題。
中國人將生命規劃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目的在超越物慾、成就精神、突破無知的黑暗,與全知的光明合而為一。
地球上,從原始的低等生物,歷經億萬年不斷演變進化,終有萬物之靈的「人類」。人類為「高等」動物,其心智可以任意穿越時空活動、可以回憶過去、可以展望未來、可以假想推理、更能幻想神遊,由無窮盡的想像力中開起無盡的創造力。所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動物,再快、再靈活,都無法與人類當下的一念,往返古今一瞬間的速度相比,更遑論其深廣度了。
人的生命活動──生活──受不停在過去、現在、未來間穿梭運動的心智所主宰,自然會產生-生命從哪裡來、又將去何處?在有形、受制於現實的身體,與無形、超時空的心靈如何互動?…等等的問題。為了尋求答案,人們仰首天、悟天機,以天為心;俯瞰地,勘地輿,以地為身;天變則地動,身忙則心亂,人活於天地間,心中天地又如何?不停的探索,生物突破黑暗追求光明的本能,是最強的原動力。
生命過程有三度蛻變,呈現三種生命形態
對於人生命本質及現象-古今中外,或許人文背景、信仰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理念是,在基本上人的生命過程大致有三度蛻變,呈現三種生命形態。首先是「父精母血」受孕成胎。胎兒是最初的生命形態,一切依賴母體子宮的保護與孕育,在其基本生理系統未發育完成之前,他無法脫離子宮的活動範圍,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生命體,但尚未出生,直到孕育期滿、呱呱落地接受物質界的光明。每個人由新生到成長,模樣不一、個性不同,決定在:因-父精(二十三組遺傳因子,將父系人格組織各自部分呈正面或負面形成胎兒基因。)緣-母血(孩子在母體期間,母親身心的一切變化,謂母子共體連心)。
天地乾坤孕育生命,成就精神世界的「胎」
中國古代,父為天、母為地,天父地母、天地乾坤同於一胎中,天地未開稱為「混沌」,盤古開天地,混沌漸明,萬物滋長…。人由胎成兒,誕生而成長,進入了第二生命形態。在物質天地時空中,先天性情為「原因」,接觸到的環境人事一切際遇為「助緣」,生命不能和物質環境脫離,我們從各種物質去攝取生命所需,活動於物質追求的現象與物質變化中。這第二度的生命只是一連串經驗與體驗的組合。
人類追求文明經驗中遺傳了道德、價值、觀念的架構,在當代各層面所形成正覆關係的互動結果即是精神生命的因;而整個社會大環境,是孕育我們精神生命的母體子宮。如同「父精母血」受孕成胎,只是這個胎不再是肉胎,而是精神生命的胎。
精神世界為第三度的生命形態
自古中國人規劃生命,所謂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六十…」目的在超越物慾,成就一種精神,浩浩然然,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如滿足月的嬰兒一般,突破無知的精神黑暗與全知的光明合而為一,成為完人,稱聖、稱道、稱佛。這時候進入第三度的生命形態,可以任意穿越時空,來去自如、創造時空,一念三千世界。
然而就生命而言,嬰兒從母體出來,失去原有保護,見到陽光會驚嚇地嚎哭;人一旦要離別物質世界,出生精神世界,就是宗教上所謂的「永生」。「往生」時難免恐懼,恐懼是無知缺乏自信的必然產物,當然透過宗教信仰建立信心,由宗教體驗破除無明無知,不失為良好傳統。但就現代科學文明已然縮短時空距離的同時,人類生命現象自然會邁入更深的精神領域。
隨著太空梭頻頻昇空,我們也該更努力朝內心的內太空探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