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層

59-2  

 

第五層由信、解、智、行進入到證悟的階段,而佛也從應化身、報身進入到法身佛的境界,也就是佛教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的第十住心「秘密莊嚴心」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以曼荼羅的方式來呈現。
就佛教造相,以相表法,曼荼羅由諸佛、菩薩所建構而成,形成一個完美莊嚴世界的縮影,其中心思想正如同宇宙的真正存在(真理)。不斷的由中心向外發射訊息,無遠弗屆的產生教化的力量。就如同太陽光不斷的照射給萬事萬物帶來生命力及生機。因此,曼荼羅的中心毘盧遮那佛又稱為大日如來,意為光明遍照。

59-1  

 

60-1  

 

中心的大日如來左手握拳姆指伸直,然後再用右手掌把姆指握住,這種印相叫「智拳印」或「最上菩提印」,是象徵悟道最深的手印。智拳印以左手金剛掌象徵眾生生命,以右拳象徵絕對者法身大空的智慧,左右拳結合既表示各別生命與整體生命的融合為一。

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將八瓣蓮花視為人的心臟,也象徵人的肉身。九尊像代表人心的九種作用,這些力量都被開啟運用融合為一的時候,即是所謂的開悟,生命因此由凡夫相對觀念的世界轉化進入聖者的絕對世界。

 

60-2  

曼荼羅以蓮花開展的形式呈現。盛開的花朵象徵已然成熟的真知真見。

 

60-3  

 

61-1      61-2  

 

許多佛教寺院以佛為中心,身邊八大菩薩隨同,故而過去許多對應縣木塔的介紹,也將五樓寫成一佛八大菩薩,其實仔細分辨,佛的前後正四方雖現菩薩形,但都戴五方佛冠,四角的四大菩薩戴菩薩冠且台座也有所不同。

 

61-3  

 

62-1      62-2  

東方阿閦佛                                                           西方阿彌陀佛

 

62-3      62-4  

南方寶生佛                                                           北方不空成就佛

 

63-1    63-2    

西南方文殊菩薩                                                 東南方普賢菩薩

 

63-3     63-4   

西北方觀音菩薩                                                   東北方彌勒菩薩

 

64-1    64-2  

胎藏界曼荼羅毗盧遮那佛                                   金剛界曼荼羅毗盧遮那佛

 

 依大日經,金剛表智慧,胎藏表慈悲,兩界融合為一,慈悲生智慧,智慧又用於慈悲,菩薩慈悲智慧成佛,兩者互為因果。下圖為日本曼荼羅完全依儀軌造相,而應縣木塔五樓曼荼羅造相刻意將佛身、菩薩身互換,如此更強調融合與因果關係,這在世界上算是首例!

 

64-3  

 

65-1     65-2  

應縣木塔五樓文殊菩薩造相為五髻文殊,一般而言,佛的頭頂都有肉髻像,文殊為
法王子故而以童子像,頭頂五髻代表擁有五方佛五智如來的智慧。

 

依《大日經疏》:普賢菩薩,普是遍一切處義,賢是最妙善義。普賢菩薩依菩提心所起願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具備眾德,所以名為普賢。「普賢」代表廣大的菩薩行,其不僅是普賢行的表徵,也是菩薩行的表徵。任何一個眾生,實踐菩薩行圓滿之時,就是普賢菩薩,而圓滿普賢的果位就是毗盧遮那如來,眾生具足著普賢之因,也就是毗盧遮那佛性。

 

65-3  

 

65-4  

圖為滋賀成菩薩院的普賢菩薩、十羅剎女像及部眾

 


 

註:本系列文章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拷貝,謝謝合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aire0926 的頭像
    claire0926

    探索。在生與死之間

    claire0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