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以一朵盛開的蓮花來表徵佛的法身境界,這源於古印度聖典吠陀讚歌之比喻。以蓮華意味著人的心臟、靈魂即在其中,再者水中之花,即是思想;又以蓮華之清淨來比喻修行,不執一切物,也不為任何物所污染之理想,這種理念在「中阿合經」第二十三青白蓮華喻經,有釋迦的話:「以此人心不生惡欲、惡見而住,猶如青黃紅赤白蓮花,水生水長出水而不著水」。

再者以大乘佛教而言,也視蓮華為眾花之中最勝之物;「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五,有極詳盡的說明:「以大蓮華王,譬大乘所顯法界,其如蓮華雖在泥水中,不為泥水所污,譬法界真如雖在世間不為世間所污,又蓮花性自開發,譬如法界真如性自開發,眾生若證皆得覺悟,又蓮華有四德,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譬如法界真如總有四德,謂常樂我淨,於眾花中最大最勝故名為王,譬法界真如一切法中最勝」

 

66-1  

 

其他如「妙法蓮華經」所謂「法華經,為諸佛之秘藏,眾經之實體也,以華為名,照其本也,摩訶般若密經卷一序品一有爾時世尊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熙怡微笑,從其舌根放無量千萬億光,是一一光,化成千葉金色寶華,是諸華上,皆化佛」。在大乘經典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也是經常描寫諸佛諸天的淨土為天之寶蓮華盛開情景,而毘盧舍那佛那種廣大無邊的華嚴莊嚴世界之海──即蓮華藏世界,更是採此一理念,發展到極限。

 

67-1  

 

67-2  

 

寶塔最頂層佛殿藻井仍然是寶傘法蓋形式,就井心剝落所殘留的痕跡看,應原有象徵昆盧舍那佛絕對真理法性之某種球體,惜已失考。以此中心向外放射,如太陽一般,帶來了光與熱,給予眾生無窮的生命與生機(上面的道家八卦符號以所謂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來象徵萬事萬物)。毘盧遮那佛原本即是光明遍照之意,由此佛為中心放無量光,使得周圍無數的寶珠,都鑲了層金邊,此為華嚴經中所述的帝網天珠,每一個寶珠相互反射產生的影像,交光相網,從一個有限的境界,在交徹反映的時候,變成無窮莊嚴的領域,更表徵著萬法彼此融通,互為緣起,重重無盡,此即為無窮緣起,也就是由所謂十信的―發心虔信,從發大心,發菩提心,華嚴有所謂,初發心時即成正覺,由發心而產生信仰中表現出十種甚深義的緣起甚深義;迴向中心點之第十佛境界甚深義。

 

67-3  

大日如來台座下的法獸向十方三界發出法音

 

再回到入門第一層佛殿的天花,每一朵天降蓮華都代表一佛一世界,不同的花色代表著來自不同世界的佛。華嚴經的起點,講的就是有相的色界;但這色界它本身沒有獨立存在的理由,它是以它自己的存在做一種資糧,這種資糧是為了維持生命,而這種生命又不是赤裸裸的存在,生命一旦有了之後,就必然有所謂的進化,有進化必然有種種層次,宇宙中有低級的生命,中級的生命,高級的生命,更高級的生命,而各又有其不同層次的重要性,同時在生命發展上面又可以表現不同價值的貢獻,然後將其物質世界上之所有缺陷彌補,生命世界所有缺陷也予以修正,最後提昇成一個莊嚴的世界。

 

68-1  

 

至於這個莊嚴世界在那裡呢?在「正覺世間」。所謂的「正覺世界」乃為一種精神總體,在此精神總體裡面,要把世上一切的願望,一切理想,都提昇為最高的價值,而這個價值的完全實現,需由各時代的佛,各自引導他們的信徒、弟子、菩薩,面對其世界,將物質世界存在價值提昇為生命價值,再提昇成精神理想,如此一來,無論他原來存在於物質世界,色界、有情界,或是智慧界、精神界,這一切的宇宙萬有,最後都歸屬到極高的智慧,根據其極高的智慧,來提昇存在的價值平面,完成存在的價值目標,最後是宇宙萬有都分享佛性,都成了佛,由第一層到最高層,整座塔既為實體的曼荼羅,依序呈現佛菩薩因地、果地,法、報、應三身,以不斷表現重複與邏輯相互印證。同時,也透過法相一步步表徵華嚴經七處九會三十九品的第一「世主妙嚴品」之教起因緣,到最後中心的「入法界品」。

 

69-1     69-3  

69-2

整座塔從外型是一朵蓮花的花蕾,內部呈現也是完全以蓮花為中心,處處以蓮花嚴飾。

69-4  

 


 

註:本系列文章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拷貝,謝謝合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aire0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