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層

57-2  

 

第四層中心仍然是釋迦牟尼佛,和第一、二層的差異在於第一、二層是佛的法、報、應三身的應化身,而第四層是經歷了信與解走向實踐,也就是行的功夫,慈悲救度。終於功德圓滿,成就的報身佛,又稱盧舍那佛。
1.釋迦牟尼佛右手為施無畏說法手印,左手為禪定說法手印,代表著由內心深刻的了解走向無畏積極的實踐。
2.左右有兩弟子、兩菩薩,弟子隨侍在後,分別是大迦葉及阿難,除了教學相長外,也是一種傳承,將佛法永續。
3.兩位菩薩仍然是文殊與普賢,和應化身在蓮花座上趺坐思惟像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分別騎乘在青毛獅子及六牙白象身上。代表其行有如獅子吼喚醒沈迷,如六牙白象堅忍不移的行六波羅密,以此輔佐盧舍那佛行願。

 

57-1  

 

58-1  

經中常將佛陀說法喻為獅子吼,來震醒沈迷

眾生,獅子作為文殊菩薩的坐騎,代表菩

薩智慧威猛,能摧伏一切煩惱魔障。

 

58-2  

白象作為普賢菩薩的坐騎,象具有無比大的

代表法身荷負一切眾生,六牙白象是他願

行廣大,功德圓滿的象徵。

  

這裡的文殊、普賢兩位菩薩特點在於原來雙盤腿坐在蓮花座上的一隻腳已經放下來了,顯現出隨時隨地要走下來協助眾生,而兩位菩薩坐騎獅向前各有一引童,分別為獅童名“拂林"是東羅馬人,象童名“獠蠻"是非洲人。造像中兩位引童急切的拉著菩薩坐騎的獅象,希望菩薩能去教化他們的同胞。佛像下面的獅子也呼應他們,向著四方做象徵佛法傳播正義的獅吼。

 

58-3  

 

58-4  

 


 

註:本系列文章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拷貝,謝謝合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aire0926 的頭像
    claire0926

    探索。在生與死之間

    claire0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