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0-1  

 

40-2     40-3  

 

40-4  

 

就龍門奉天石窟唐天王托塔來看,倒與應縣木塔相似。「天王寶塔」說是如來所賜,名為「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塔上層層有佛,豔豔光明。

就木塔的塔剎來看,的確是玲瓏剔透,一旦放光必定霞光萬道。文獻記載木塔有多次放光記錄,午夜塔頂如日出般光明,笙簧嘹亮動聽,飛天翩翩起舞。

 

40-5  

 

40-6  

 

從護法天王手托代表佛法的佛舍利塔到應縣釋迦塔呈現的放光現象,這已經不再是自由心證的事,而是再再的在大眾眼中親眼目睹。依照佛典的敘述,只要是一切如法正確無誤,寶塔自然會自己放光,這稱之為「智慧複製」。所謂智慧當然是佛證悟的生命真理,舍利本身就是佛法智慧的結晶,推而廣之,所謂的舍利有兩種,一為法身舍利,即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典;二為生身舍利,指的就是如來入滅火化後遺留之物。應縣木塔如此高規格、高難度的建築,在當年必然耗費大量心力,尤其是從諸多考證中發現佛塔許多獨特之處,在全國是孤例,然而卻又是完全依照經典呈現佛的精神,一切如儀如法。也就是說應縣木塔是一座佛的真身舍利及法身舍利兼具的塔。親身參拜一次木塔如見佛陀真容,由下而上再回起點,當解如來真實意。

 

41-1  

 

41-2  

 

41-3  

諸佛菩薩之法像因其福慧具足因此大放光明

 

如上所述,古今中外,無分宗教、民族,塔之建築幾乎都是其時代文化信仰的中心。應縣木塔不僅為供奉佛舍利的神聖功能,還兼具教化作用。因此,在整體佈局上力求彰顯佛教精神意涵,引發信眾虔誠禮敬,更可貴的是它完全依據佛法理論,以完美的藝術建築手法呈現之曼荼羅。

曼荼羅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意譯則為壇城、圓輪具足、聚集等。在古印度,它的原意是指國家的領土、祭祀神的祭壇,現在則一般指將代表佛、菩薩等諸尊法相或以梵文咒字、法器等代表諸佛菩薩,以一定的秩序加以排列的圖案。它是對空間的設計,像一座宮殿,代表佛、菩薩聚集的道場,修行者在其中不受魔障打擾進行修行,所以也是證悟的場所,代表徹悟的本質。

曼荼羅有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這種力量能消滅所有罪惡的根源,尤其是將其具體化,使得人們得以實際的進入置身於其間。又塔所呈現的是時空概念,時空是十分關鍵性的因素,能超越時空觀念,才能與永恆無限的宇宙相應。這樣的訴求手法常在佛殿上看到:代表過去世的藥師佛、現世的釋迦牟尼佛、未來世的阿彌陀佛。三佛並列,彰顯著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互為因果。只是塔以層疊的方式,更加強了多層時空相應的關係。同樣的理論以人字型屋頂造型與天空之相應,也展示了中國人生命觀「天人合一」的最高理想。

 


 

註:本系列文章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拷貝,謝謝合作。

 

4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aire0926 的頭像
    claire0926

    探索。在生與死之間

    claire0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