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剛果記行 (九) 

撰文者:賴祥興 教授

 

 


剛果被稱為“非洲黑暗之心”,所謂“黑暗”指的應該是“深不可測、難以穿越的密厚叢林”。由於交通運輸艱難,因此沒有盜獵,沒有伐木,完全不受外界干擾,無污染,豐富多樣的生態,強烈生存競爭,實在是研究生命演化機制各種原型的最佳場所。北剛果這片原始森林中,大小水道、河道如血脈般遍佈其間,在此錯綜複雜的系統中,大大小小的動物各司其職,每個環結都緊密連接,維持著巧妙的平衡,可謂世界上保持最古老生態與面貌的地方。科學家深信,如果地球上還有恐龍,唯一可能藏身的地方就是這了,尤其是泰利湖,湖邊廣闊的草原,草原外密密實實無際的參天古木叢林,這兒真是一切學問的活寶庫,更是所有生物的天堂,令人讚嘆不已的是,常在不經意中驚豔於某種超乎想像的物種,無論是動物、植物、昆蟲…奇特無比或者美妙絕倫得讓人難以置信,深深體會天地大自然造物之巧思與神奇,萬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就突變而言,生命延續原本就是替代,變不是偶然,更不是意外,生命的本質和原動力都源於必然之演變,就像樹,根深了,枝幹不斷伸向天空,不斷分叉,生命的系統,就是這樣美妙旺盛。想起中國神話中以一棵無比巨大的“建木”連接天地,似乎“生命”用樹系來標示,是最恰當不過了,失去一種生命,就彷彿折斷了一片枝葉,就整體而言,某些代表平衡的對稱失去了,這就等於失去了一種能力,更少了一份活力。在非洲,走了不少地方,也接觸到不少保育人士,有些人終其一生研究某些物種,努力使其不致滅絕,我常在想,如果這些植物、動物的滅絕是由於人類的自私與無知,就固然令人感到可恨與無奈,但回溯到根本,就構成生命的基因、原始細胞、細菌與人體中幾千兆以上的微生物而言,其實這些物種並沒有滅絕,它們只是借屍還魂,轉變了也控制了人的身體、心智、思想等等,如果這又歸於宇宙間無休止的神魔之戰,倒也十分契合…。在叢林的這段日子,雨季帶來充沛的水量,幾乎連接了所有的水道,我們流連於這片大湖區,由“非洲黑暗之心”這片富庶的心臟地帶深深地感受到,希望和毅力就如同流水和土地一般,左右著一切生命與未來。

我們分派出四組人,去深入叢林找卡巴族人,要跟這些人溝通,讓他們明白我們的來意,真是不容易,更何況要從他們身上取血、採樣,很難清楚告訴他們這種關係及重要性。開始是說“你們的族人,那些早先離開叢林到外面世界的族人生病了,需要比對你們的血,找到救助他們的方法”,後來直接了當就是“需要你們的血,去救從你們這兒如水流般流浪出去的族人”,在他們的信仰習俗中,血是神聖也充滿能量的。

在進行採樣取血、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只要我們的人過於靠近,他們不是身體後退,就是表情怪怪的,翻譯的人告訴我,他們是嫌我們身上味道太臭,晴天霹靂,這真是怪了,在非洲多年,似乎只有我們嫌他們身上有異味,什麼時候讓他們反過來嫌起我們,起先還想可能是他們習慣了自己的味道,不習慣我們。後來真的注意地去聞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味道,的確十分清新,雖然不是什麼“處女的幽蘭之香”,但著實是有著森林中芬多精般令人舒暢的味道,不是很香,但就是能讓你情不自禁的多吸幾口氣…。我不知道他們的衛生習慣,但至少沐浴在如此叢林湖泊之中,自然會與環境產生某種結合,尤其在出獵時,是必須有隱身擬幻成樹,當然在意識上是有強烈要讓自己的味道和樹一樣的需求吧。

非常遺憾的是,他們的習俗女人和孩子是絕對不能見生人的,也因此,我們只能取得成人的採樣,無法將整個家族的血液採集齊全,要不然是可以有更好的比對。另外就是人分佈的太散,也很難把親戚關聯拼湊上,還好,似乎近親交配的現象到目前尚未發現,如果這不是一項禁忌,那就是生物優生的本能所趨,無法獲得足夠的數據,也只能是一種推想吧。

由詢問上得知,這些叢林中的卡巴族人,每個夜晚同住的人都要在一起進行某些儀式,他們認為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包括樹木、石頭、水流都有其神靈,他們能與人溝通,也左右著人們的生活,白天時各行其道,各盡其司,到了夜晚,黑暗將所有生命回復融合在一起。這時候,儀式活動會在森林最深處舉行,彷彿一切的生命又回歸到渾沌,重返當初分合的起點,他們在舞蹈中發出深沈的吟唱,舞蹈本身刺激著感覺的平衡,透過咒語,誠心誠意與自然界的神靈交感,也對某些受創的神靈有著撫慰作用…。我想,他們並沒有建立起什麼理論基礎,如果這是一項傳統,那當初的開創者是由怎麼樣的覺知所得,尤其是叢林裡的人,一切依照本能直覺來活動,是不太會由概念性所制約的…。有人類學家認為,原始文化及信仰,來自不理解自然現象所產生的恐懼,這種論點肯定是“從沒點燃過生命熱情”低頭坐在冷氣房裡搖筆桿的人所提出來的…。無論是布希曼人、俾格米人,都無懼於死亡,認為那也是自然現象,因此,無論生病、受傷或死亡,他們都從容地吐出最後一口氣,讓意識進入沈睡,等待著更強壯的自我重生。或許,他們沒有我們這麼多的理論,但在他們自我催眠、感應之後,可以將充滿哲學智慧的概念,以說故事的方法講述出來,那是人類知識與文化的源頭,在他們的自然信仰裡,將生活中的一切,力圖維持著平衡…。就先前討論過癌症現象,一開始是由身心狀態的某些不平而起,未能即時化解,經由不斷病變,終於生出腫瘤…。病與不病,其源頭在是否平衡,認真的說,是否有足夠的自我調適能力…。“黃帝內經”中提到:…上古時期有“真人” …生病“祝由”而已…。“祝”,我們常說祝福的話,那取自於真心誠意,其實,“祝”就是一種“真言咒語”;“由”則是知其來由,終能以平衡力與原因交感而祝之,災病因之而癒除。俾格米人當屬遠古的人類,那還真是像當年所學的氣功之道:正確的生命態度在於“養天地正氣,法古今真人”。

許多原始部族生活習俗之中,其實是充滿了智慧。像早期研究台灣原住民平埔族,他們每次遷移,都要從舊住處截取一段樹枝,帶到新家園栽植。因為特定的樹,是祖先靈魂的居所,這除了顯現出他們在心思上有與源頭連結的觀念,此外,當這棵樹種下茁壯之後,特定的昆蟲、鳥類也會一一登場。於是,整個生態也就由樹為中心移轉承襲過來了

卡巴族人會將適應艱難、處理衝突矛盾的能力視為最高成就與滿足。就增強免疫力而言,他們隨著季節讓某些毒蟲叮咬,或者食用有毒的植物汁液,然後圍著火打鼓起舞…。從見到的許多人身上佈滿的刻痕來看,有點像是特定的圖騰,但事實是因為受到毒性發作,人十分痛苦,就像我們針灸或放血,身體痛到一個極點之後,他們會在那個點上將血放出,用以祝告神靈,從此就獲得某種神秘的力量…。從這一點,更可以理解非洲的圖騰,原本就來自土著的一種直接感受,只可惜這類的儀式活動,他們不會讓外人接近,因為他們的靈魂活動是十分神聖的,不是我們這些既不同住又不同床的人所能參與的。由他們對關係的尊重與堅持,我在想,在我們的世界裡處處是“同床異夢”,這或許也正是我們許多關係疏離的原因吧…。我們將攝影機藏在背包裡,鏡頭對準樹屋,希望能拍到樹屋內的活動, 看看會不會有婦女、小孩探頭偷窺…,卻一直未有所獲,是他們缺乏好奇心?還是有更不為人發現的地方?能得到的俾格米人的資料實在是太少了。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aire0926 的頭像
    claire0926

    探索。在生與死之間

    claire0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