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剛果記行 (六)
撰文者:賴祥興 教授
我們就俾格米人走出叢林進入城鎮的後代進行檢驗,很奇妙的並不被HIV病毒感染。事實上,針對不同的環境,許多病毒在適應上,不斷在改變,整個連起來,除去了環境因素,才可能去明瞭其本質。許多非洲原始部落開始過西方文明的生活型態,近20年來心臟病和癌症成為他們的首要疾病,增加率是四倍,愈是西化就愈嚴重,看來西方文明對他們而言,倒是成了最可怕的病毒,似乎富裕就等於癌症,事實上也是,治療這些病是需要相當富裕的…。我們將依文化、生活、環境轉變的時空次序,以漸層式來作採樣,由城鎮一直深入密林,配合美軍部隊的耶誕假期,我們希望能在12月20日以前離開叢林,時間有限,加上正處雨季,工作必然更加艱辛,想想,要不怎麼算是“挑戰”呢?
就地理上,非洲應該才是地球的中心,它分別與南極、北極等距,赤道正好平躺在它的中線,擁有全球最濕熱的氣候,能接受生命以各種形式出現,整個非洲有四分之三位於熱帶,連接了中東和歐亞,由地理位置看,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類會出現在非洲,何以可能第一批在地球上定居的人類就來自非洲,這在“全球人類基因定序”已經如此,科學認定了非洲是全人類根本歸屬的源頭,人類就是從這裡遺傳到他們自己都察覺不到的特質,就人類學而言,“在膚色之下,我們都是非洲人”。人類生命的每一個時期都與當時環境的改變相應,是地球本身特質的非平均造成人類歷史的多元化,每一個地方的人類,似乎正巧就自然呈現很適應存在當地之地形和氣候的狀態,如此,即使非洲的地理有益於人類出現,卻不一定就對人類的未來發展有利。而今,很多最打擊人類的疾病,主要都盛行於熱帶氣候,非洲大地四分之三的熱帶,到處是蚊蠅引起的疾病,非洲一直是世界最熱、也最窮的地區,這並不是偶然的,熱帶其實就是熱能充沛之處,這引發超強的繁殖力,相對的生存競爭之激烈,當然是可想而知;這兒不是勝,就是負,不成功就成仁,錯誤、失誤都將付出沈重的代價。也因此,這兒的生命,生死一瞬,只在剎那間的對錯反應,沒機會猶疑,少有困惑,如此更可深深體悟到,的確“從錯誤中比從困惑中更容易激發出真理”。
非洲給我們的印象,除了蠻荒大地,為數眾多的各種野生動物,就是眼前無休止的戰爭,與因飢餓而骨瘦如柴的黑人小孩,今年的世界高峰會在南非約堡舉行,眾所關切的問題,雨林不斷被砍伐而急速消失,野生動物在生態破壞及嚴重盜獵下一一絕種,只是這樣的代價,會讓非洲人好過一點嗎?根據觀察家的最樂觀統計,即使現在一切援助非洲的計劃,如果都能樂觀如願,非洲人還要再等40年,才能回復到他們在1970年代所享有的生活水準。其實,非洲因為外來勢力的介入之後,才被劃分成五十幾個國家,原本它是數百個不同部落的實體,認真追究起來,可以回溯到同一起源,就像非洲的野生動物,由生物鏈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如今這些個部族間的良好秩序,一下子完全破壞掉了,政客、外來勢力、游擊隊、叛軍等等,分別占領一片土地,非洲大地,人與土地延伸到人與人應有的關係,被徹底毀壞了,形成各處是充滿飢荒的貧民區。非洲整個形態大幅的轉變,人們不再分佈於廣大的土地上,人的生存如果依賴大地是需要廣大的土地來供給,尤其是某些土地的資源有限,取用時需有所節制。就數字來看,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五的出生率都集中在最貧窮的地方,非洲人口成長率居高不下是個問題,但更嚴重的是,都市人口暴增,就廣大的非洲大陸,都市所占的土地只是很小的一部份,目前大多數的地區,人們放棄原來的土地,轉向城市聚集,據統計,非洲各大都市的人口都增加了10倍以上,1990年城鎮人口約佔非洲總人口的1/4,到了2000年,已經是占總人數的1/2,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一切的災難完全是失去平衡所造成的。
在世界許多重要的景點都立有方尖碑,“方尖碑”的原型是金字塔,象徵永恆的“金字塔”,是取自於大自然中最穩定的黃金比例,如此方尖碑所樹立的是一種超越,人從大自然中習得的創造力,已經超越了自然,象徵人類對自我文明偉大成就的驕傲。只是,就結構而言,非洲整體環境仍屬金字塔形的結構,硬要改成方尖碑的結構,是必然會崩潰的。這就像是“民主政治”,人民需要透過教育建立概念。從生活中不斷習得經驗,有了民主素養之後,才可能享用真正的民主,否則,任由無恥的政客所愚弄,後果是相當堪慮的。
非洲的過去與現在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它給人們的啟示是:如果我們任由失衡的現象繼續下去,非洲所發生的災難,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現。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