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生命演化淺談生命法則 - 3.如何看待生命
在還沒接觸到殯葬業之前,曾去參加過一場遠房親戚的喪禮,他們是非常傳統的客家家庭,想當然爾,一切婚喪喜慶的習俗必定十分的繁複。印象中,亡者的親屬遠從巷口便一路跪著爬進家中,有些人手裡拿著眾多的道具揮舞、焚燒,再配合著道士不絕於耳的法器敲擊聲,與被叮嚀"一定要哭"時的哭喊聲,一切的儀式真的令人感到混亂而不解。
這樣的感受,應該是許多參加過傳統喪禮的朋友共同的心聲。中國素為禮儀之邦,凡事的根本都在於「禮」,那是世世代代的老祖宗在生活經驗中體悟出來與萬事萬物的和諧之道,必有其中的道理所在。只是現代人凡事講求效率,行事多半化繁為簡,能省則省,對於古禮早已不知其淵源,而陷入「行禮如儀,不知所云」的窘境。所謂「生死大事」,死亡必然是人生大事之一,史料中關於生死學和墓葬的記載當然也就特別豐富。除了儀禮的意義外,更令我好奇的是:人死後到底會去哪呢?後人精心策劃了一場莊嚴隆重的告別式,是否真的對亡者有幫助,抑或只是做給活人看的表象?而究竟怎麼樣的行為才是真正對亡者有幫助的?這真值得我去好好的探就一番。
我們知道,人的生命形態大致可區分為三部分,首先是父精母血受孕成胎的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慢慢的發育,儘管受限在狹小的空間中,仍不斷奮力成長,直到平安出世為止。再來是我們最熟悉的生命形態,當嬰兒呱呱墜地,不再倚靠媽媽的身體維持生命現象,開始嘗試自己呼吸、進食,接受世間一切事物的刺激與滋養,脫離了空間的束縛,卻開始與時間賽跑,在有生之年裡不斷精益求精,循著自己的理想模式過生活。然而時光不停的流逝,人也隨之逐漸老化,時間壓迫我們不容逃避地要往生於第三種生命形態,這是生命的必然現象,並非你相不相信、理不理解所能阻止得了。
其實,縱觀來看,死亡就好像是出生一樣,只是生命的形態做了轉換。只是我們早已遺忘了出生時的感受,卻又很難想像一旦沒有了肉體,進入時空無限的世界會是怎麼樣的狀態。當嬰孩誕生到這個世上時,我們歡欣的慶祝新生命的降臨,家中有人往生時,我們則悲痛的為他辦理後事。因為人皆有"情",當親友離開了我們,必定會感到難過、不捨,這是在所難免的。而以生命的角度來看,往生者只是比我們早一步,先進入到神靈的世界。就像嬰兒的出生須要醫護人員的協助一般,此時我們能努力的,是幫助他順利的轉換,進入到好的世界,而不至於誤入歧途。